【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1920年1月20日,杨昌济追悼会上,毛泽东泪如泉涌。

他手捧《治丧辞》,双眼通红,诉说着自己对这位亦师亦父亦友的长者的思念。他说自己受杨昌济先生的影响,知道了年轻人要有“有朝气”,要“奋斗”,要“有独立心”,更要能“立定脚跟”。他还悲恸地在挽联上写道:“恨昊天不遗一老,无情无情太无情”。

他恨苍天无眼,让杨昌济这样的大儒早早离世;也恨当下的社会环境满目狼藉,外部列强入侵,内部不断纷争。他想要结束这一切,想要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贫苦人民争取一丝希望,更想要完成老师的夙愿。

其实在杨昌济的眼中,毛泽东早被认定为救民于水火的人选。他离世前,在写给好友章士钊的信中称赞毛泽东为“海内人才,前程远大,有济世救国之能”。

这种提前预见的能力在当时并不多见,而除了杨昌济以外,还有另外两人也在很早以前就看出了毛泽东的不凡。

符定一:
“此人将来成就远在你我之上”




1958年5月3日,符定一病逝于北京,葬在八宝山烈士陵园。

周总理得知此事后不禁唏嘘,半晌后说道:“他是发现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有用人才之第一人。”

而符定一与毛泽东的结缘,来自一场考试,也来自一篇文章……

符定一生于清末,是湖南有名的文学家。他在清末民初时,曾先后担任湖南省教育会会长兼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和北京财政部次长兼理监务署长等职位。

弃政从教后,他担任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校长,并对有志之士出资援手,支持他们到西方留学。

这时候的毛泽东刚刚走出兵营,在为自己之后的求学之路做打算。他看着报纸上各式各样的招生广告,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遐想。

他先是在高等商业学校学习了一个月后,发现这里的课程一大半都是用英文教,并且课本也都是英文的,完全不考虑学生能否看懂,是否跟得上。再加上求学初期毛泽东英文基础较差,所以在这学习了一个月之后就自行离去。

机缘巧合之下,他向省立第一中学报了名,并在入学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当校长符定一看到这篇名为《民国成立,百端待理,教育与实业应以何者为要策》的文章后,立即被文章所显露的雄厚气魄和高瞻远瞩所折服。他觉得这篇文章不像是一名学生写的,反而更像出自教育家,政治家之手。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如何治国”,如果没有一定见识和看法的人,根本不会对这些有所了解。

符定一看了看作者的名字,只见卷首上用遒劲的兰亭体写着三个大字——毛泽东。

这个名字他之前没有听过,他也对毛泽东是否用了“笔替”持有怀疑,但他并没有直接否定,他想要亲自面试毛泽东一次。

当看到毛泽东穿着打满补丁的衣裤站在面前时,符定一心头有些震撼,他觉得这个出身乡下、家庭贫穷的孩子不像是能够请得起“笔替”的人。不过,他还是打算“为难”一下毛泽东。

为了验证毛泽东的知识水平,符定一所问的问题不仅囊括了上下五千年,更是纵横八百里。可没想到,毛泽东丝毫不惧,对答行云流水,语出惊人。而他关于治国、治世以及当前社会问题的想法,更是让符定一暗自叫绝。

从这时起,符定一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毛泽东培养成才。他从自己的书库中拿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资治通鉴》送给毛泽东,希望他能够从中学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知识。

毫无疑问,毛泽东也确实成为了他最得意的门生。

符定一对于毛泽东而言,并非是简单的知遇,因为在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中,符定一与他还有着“过命”的交情。

1925年2月,毛泽东接到任务,组织命其返回韶山,一边养病,一边开展农民运动,而听到风声的国民党也决定在他返乡期间进行抓捕。

符定一得知此事后,立马动用自己之前在政界的威望,寻找好友帮忙。他对湖南省政府秘书长说:“放过润之,他将来的成就

内容分享:
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Top